尹正学:山沟沟里的“土专家”-旬烟要创新辉煌 (快板书)

作者:admin admin 2024-04-30 15 0条评论

尹正学:山沟沟里的“土专家”

今年63岁的尹正学是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新华乡新山社区的一位烟农,虽然年过六旬,但他爱学习、爱钻研,烤烟种植技术更是拔群出萃,被乡亲们称为种烟“土专家”。

2009年,新华乡开始发展烤烟产业,尹正学认为自己年纪大了,烤烟种植技术性强,还是先观望一下其他人种烤烟的情况。经过观察,他发现种烤烟的收入既可观又稳定,随即下定决心种烟。

尹正学在查看烤烟前作种植情况(资料图)。张广富 摄

2011年,尹正学开始种植烤烟,由于不懂技术和管理,一开始的几年,他都只种了4亩左右。期间,他一边向烟站技术员、乡村干部及其他种烟户学习,一边在自己摸索经验。“别人可以种好,我也一定能。”但凡有时间,他都在烟田里观察烟叶长势、水肥状态等。渐渐的,他的种烟技术越来越好,种烟收入也逐步提高。

2017年尹正学开始租赁田地,扩大种植面积。谈起租赁田地,尹正学兴趣更高。他总结出租赁田地要连片、要了解田地肥力状况、前茬作物、土壤类型、田地走势等情况,为后期的田间管理积累经验。租赁好田地后,尹正学就变得忙碌起来,他要了解每一块田地的情况,这是他的必修课之一。

尹正学(左)在与烟农交流烤烟种植技术(资料图)。张广富 摄

说起施肥,尹正学说:“烤烟施肥是一门学问,又累又要讲精准技术,我家对烤烟的施肥比较特别,基本上丘与丘之间施肥量都不同。同时,在每丘田地里根据田地走势、积水情况、烟株长势等也有不同的施肥量。”尹正学表示,烟田里面要多施农家肥,这样烤出来的烟叶比较亮、颜色好、等级高。为了提供农家肥,他还专门养了6头牛。

目前,尹正学一家靠种植烤烟走了致富路,近几年仅烤烟收入年均突破20万元以上。2022年他家烤烟收入达到了24万元,今年实现烤烟收入26.5万元。

数智赋能 便民提效

“没想到我这乡村小店,也有这改头换面的一天,真是要紧跟时代发展啊!”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攀枝花乡碧播村,伴随着叮、叮、叮的扫码声,罗正学的小店开始了一天的营业。

走进罗正学的店铺,醒目的店招、定制的柜台、规范的陈列、现代化的设备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而谁会想到,半年以前,这个整洁明亮的小店还只是碧播村一间不起眼的小杂货铺。

今年48岁的罗正学是元阳县攀枝花乡碧播村人,祖祖辈辈都是以务农为生,2021年,为补贴家用,罗正学在村里,用自家平房开起了这个小杂货铺。

可由于白天夫妻二人还要上山种地,没有过多精力经营门店,店铺没有招牌,货架老旧,商品摆放杂乱布满灰尘,时间一长,鲜有顾客进店,小店的生意越来越冷清。

元阳县烟草专卖局的客户经理了解到罗正学的情况后,主动邀请他参加零售终端观摩会。几次观摩下来,罗正学认识到了差距,明白了只有改变才有出路。

客户经理根据店铺情况为他定制个性化焕新计划,通过升级门头牌匾、规划货物摆放、布置地堆陈列、打造统一标准货架等办法,让店面形象焕然一新。“我这个原本‘脏乱差’的乡村小店变身成了‘洁净美’的店铺样板,外地打工返乡的消费者到我店里还以为来错地方了,他们都很惊讶,这村里还能有装修这么排场的店。口碑来了,生意也就来了。”

罗正学整理店中的货品。黄娟/摄

为全面推进农网终端建设工作,提升农网终端经营能力,元阳县烟草专卖局从数字赋能上发力,帮助零售客户优化经营理念,积极鼓励、引导有条件的农网经营户加入终端,搭乘数智化快车,推动农网终端由“经验经营”向“数据经营”转型。

罗正学正是农网转型的一员,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对于系统操作他的接受程度较低,但好在勤学好问,有不懂的地方他就立马咨询客户经理。

“以前卖货稀里糊涂的,也不知道什么好卖什么不好卖。但自从有了这个‘小管家’,我一看就知道东西卖得咋样了,心里有底。”罗正学指着系统上的数据说道。

客户经理指导罗正学使用终端扫码系统。黄娟/摄

罗正学口中的“小管家”是终端扫码系统,能让经营户清楚了解每天的经营情况、店铺的库存情况,实现全商品扫码、全店铺管理、全渠道支付。

“有了终端我有信心把小店经营得更好。”罗正学自信地说。

为了让生意越做越红火,罗正学也慢慢学着大超市的做法,利用会员积分制来留住消费者。“我要学的东西还多着呢!”这位不服输的中年人乐呵呵地说道。

旬烟要创新辉煌 (快板书)

打竹板,走上台,高高兴兴唱起来。

今天的工友真不少,先向大家问声好。

大家下午(上午)好!

大伙掌声真热烈,再热烈一点更感谢!

你这个人不可靠,上来就把掌声要。

你这个人不靠谱,上台就让大家掌声给你鼓

我这不是要掌声,为让大家都放松。

哎哎哎,咱们不能光贫嘴,

一起为今天的旬烟碰一杯。

这个提议我赞成,台下的观众全响应。

回首创业几十年,爬坡趟河前路艰。

从求生存到谋发展,一路走来不简单。

不甘人后加倍干,旬烟精神代代传。

四次技改是宣言,山沟沟里孵出个金蛋蛋。

设备装备达一流,厂区厂貌似美颜。

对标创优成效显,奔跑旬烟谱新篇。

这里边,离不开历届领导的英明与果断。

这里边,更离不开历代旬烟人的拼搏和奉献。

天大的责任共同担,同心同德破万难。

精益求精细节控,勇争一流当好汉。

说旬烟,道旬烟,高质量发展跑步前。

国家利益记心间,消费者权益是关键。

乡村振兴是战略,履行责任做贡献。

哎,我们这个是不是有点“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啦”?

自卖自夸啥呢?咱不是酒后吐真言么。

别买关子了,来点具体的。

好好好,大家听我来表一表:

咱们烟厂发展好,关键有一班好领导。

厂领导,观念新,企业管理扑下身。

上级精神吃的准,各项工作抓得紧。

常与职工促膝谈,深入一线搞调研。

不徇私,不专权,群众的冷暖记心间。

质量生产两手抓,服务管理两把刷。

工作抓得细又实,销售业绩交口赞。

好领导,眼界宽,一门心思抓发展。

从早到晚忙不停,运筹帷幄把大事干。

夸完了领导赞员工,个个都是英雄汉。

把好质量每道关,操作维修是领头雁。

劳模工匠工作室,师带徒来把字签。

好猫杯上竞风流,崭金夺银一马先。

员工队伍多奇兵,个个都是“白骨精”。

啊…………

白领骨干和精英。

先说队伍再说事儿,大伙儿给我鼓鼓劲儿………

好好好。

职工队伍就是神,有男有女整八人。

八仙过海显神通,勤学苦钻练内功。

劳动竞赛是常态,岗位练兵出精英。

这背后的故事实在多,八天八夜也不够说。

哎,感人的事迹实在多,这里暂且搁一搁。

为啥不继续说了呢?

咱们演出的时间已不多,还有很多都没说。

啥子塞?

文化。

文化!

激动的话儿说不完,一片赤心向党谈。

党业融合促发展,跳起摸高成效显。

建党精神要铭记,企业文化多宣传。

工匠劳模是标杆,创新路上谋新篇。

两个确立感悟深,擎旗奋进主动担。

强根铸魂提质效,风清气正好扬帆。

四个意识要树牢,两个维护要做到。

四个自信要坚定,稳中求进总基调。

弓拉满,箭上弦,滚石上山意志坚。

十四五开局要做好,各项工作标准高。

纪律作风挺在前,严真细实快加鞭。

六高两低一增强,旬烟要创新辉煌。

四比四争齐上阵,干事创业好儿郎。

建功立业新时代,实干兴邦世无双。

世无双!

赵家强:踏遍青山人未老

从业三十多年,年近花甲,但初心不改,在岗位上兢兢业业,如同一头“老黄牛”,这就是安徽省旌德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客户服务部主任赵家强,人称“老赵”。

顶着一头银发,略显佝偻的背影,常年穿梭在旌德县768户零售客户店中,风里来、雨里去,老赵将“责任”二字,扛在肩上,落在行动上。

赵家强与客户一起学习云POS使用。王冬摄

老主任甘当“小学生”

2023年6月30日,由于部门同事被上级单位遴选调离岗位,赵家强临时“顶上”,接手了303个零售客户,干起了客户经理。对于临近退休的老赵来说,生活节奏一下子被打乱了。

年纪大睡得早,但客户有问题咨询,总会随时来电,他很难休息好;患有眼疾,一个月需要打一针,医生反复叮嘱他远离电子产品、放下手机,但客户来电、微信消息不断,他心里也放不下;赶上全省一体化营销平台切换,他加班加点,终于实现了上线时间“一天不能拖”、卷烟零售客户“一个不能少”、客户订单“一笔不能漏”的目标;参与的云POS数据质量攻坚,在业务骨干封闭竞赛的情况下,他带领2个营销新人,边学边问边想点子,最终实现了数据质量100%达标……

几个月后,新员工到位了,老赵又操心起了“徽映”零售加盟店的事,选人、选址、选店,签约、布局、设计、施工……2023年11月开工后,他风雨无阻、没日没夜地盯着,终于,第一家“徽映”零售加盟店15天建成。当大家还沉浸在建成开业的喜悦里,他已经着手第二家、第三家的设计和施工了……

“虽然我年纪大了,但工作节奏这样快,必须拿出小学生读书的劲头,认认真真学,才有可能跟得上。”老赵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正是这个甘当“小学生”的老主任,用“负责任、肯学习、带头干”的热忱,最终顶着困难,把营销各项工作干得有声有色。

赵家强(右)与客户探讨终端建设改造方案。王冬摄

老司机磨成“土专家”

在旌德县局(营销部)干部员工心里,老赵是无事不知的“土专家”。他原来是农机厂的司机,正是这名“老司机”,在企业发展的每个关键节点,都抱定“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的信条,练就了真本领:1998年设立农网分销处,他身处“吃劲”岗位,饱受“煎熬”;2007年扩建新办公大楼时,他多次接过“烫手山芋”,取到“真经”;2015年改造庙首管理所,他前前后后张罗,练出“大心脏”;2018年老宿舍挡土墙倒塌,他更是多次钻进“矛盾窝”,磨出真功夫。正是通过反复实践,他把经历变成经验、把阅历变成能力,成为大家眼里的“土专家”。

老赵的电脑桌面上有个文件夹,起名“绝对不能删”,里面存着他的宝贝。旌德县局(营销部)办公楼建成较早,经过多次装修改造,水管、电路、弱电线路一改再改,但变化都在他的“小本子”里。老道的他,把“小本子”拍成照片存在电脑里,再加上设计图纸、施工照片,积少成多就成了“绝对不能删”的宝贝。隐患整改、电路优化、老仓库挡土墙加固,哪样都少不了听听老赵的意见。

“赵老,年纪虽老,思想不老;眼睛不好,眼光不赖。”同事这样评价他。老赵跑市场,总能发现新情况。2023年全国一体化营销平台上线,他和另外一名老党员带头跑“边远散”微小户,教会了80岁的零售客户汪素兰在手机上订货,打消了很多老年客户对手机端订货的抵触心理。

老赵还想了个办法,帮助客户更便捷地订货。在每周访销开始前,他提前统计好辖区客户的订货数量、订货金额,制成表单供他们参考。他说,这样做,一来方便客户提前准备资金订货,二来方便客户收到货时核对卷烟条数,三来也便于自己熟悉每周货源供应政策,掌握每一户的订货情况。这个方法后来被全市营销条线亲切地称为“老赵的方法”。

赵家强(右二)向年轻同志分享工作经验。王冬摄

老党员化身“引路人”

翻看老赵的履历,还有一个重要身份——党员。对于这个身份,老赵看得格外重。三十年党龄的他,每有大事难事麻烦事,都冲在前、干在先,一次又一次用行动实现着最踏实、最饱满的人生价值。

零售客户赵前贵因对一些行业政策不理解,对客户经理的工作不配合。老赵挺身而出,每天都去他店里,解释原因、讲解政策、拉拉家常,久而久之,赵前贵也就理解了。后来,每次填写客户满意度调查表,他填完后都会给老赵打个电话:“我又给你们填了100分。”

作为年过半百的“过来人”,老赵对提携后进不遗余力。无论是部门例会还是工作座谈,他鼓励年轻同志多汇报;无论是终端建设还是云POS系统推广,他愿意听年轻同志讲怎么干,帮助他们解除思想包袱,引导他们摸透一线“活情况”、发现市场“真问题”、说出解决“真办法”、亮出成长“真本领”。

面对荣誉,他总是将年轻同志推在前面,认为年轻同志更需要鼓励和肯定。“年轻人一定要大胆做事、用心做事,不要怕,有问题我来想办法解决……”在他的鼓励和带动下,旌德县局(营销部)的青年同志焕发出蓬勃的朝气,各项工作干得有声有色。

“我的人生只有两件事,一件是拿真诚把责任填满,不负岗位不负党;一件是拿感觉把生活填满,不负年华不负卿。”老赵笑着说。

和震强:一棒接着一棒跑,建设家乡不能少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龙蟠乡新联村有这么一位“95后”纳西族小伙子,黝黑的皮肤、壮实的身体,在田间挥汗如雨。他就是和震强,接过父亲手中的“接力棒”,进入新农人的跑道。

2011年从职高毕业的他,本着好儿郎要四方闯荡的想法,凭着在学校学的汽修技术在一家汽修厂打工,刚开始只是学徒每个月1000多块的工资,只够勉强养活自己,要强的他还要隔段时间就给爸妈买点东西、寄点生活费,有时根本不够花,可即便这样他还是想在城里继续打拼。

直到2016年的某一天,在他回家后看到父亲在地里佝偻的脊背和母亲见他回来开心得亮晶晶的双眼,作为家里的独子,他开始思考返乡。等回到城里后,他稍做犹豫便辞去了工作,收拾行李回到家中,那一刻,他的内心产生了一种久违的平静。

“在城里面工资少还照顾不了父母,回乡里不仅能顾家还能建设家乡。”和震强如是说。

和震强(左一)在编烤烟。

回乡之后,他第一件事就是跟着父亲学技术,提起父亲,他说:“我家阿爸虽然严肃,但他绝对是干农活的一把好手,一位好老师。”

父亲和文光,是新联村核桃组的小组长,从过去种玉米、种水稻,到现在种了20多年的烤烟,从毫无烤烟种植技术到现在的“土专家”,和文光挥洒在田里的汗水没有十万升也有八万升,他凡事都是沉下心来学、俯下身去干,对待新技术、新方法不是一味拒绝而是尝试、验证,因地制宜地灵活运用。

“种地也是一门学问,通过一年又一年的经验积累,才会知道哪块田肥、哪块田瘦,才知道哪块要装什么肥料。”说起田里的活,他头头是道,儿子和震强跟在他身边也是听得津津有味,学得像模像样。

跟着父亲学种地的和震强,现在也是农田里的一把好手,作为年轻人的他,接受新事物、新想法更快,通过网络上学习到的种植技术也更多。回村后,他给家里的烤房、农机来了一遍“鸟枪换炮”。

在玉龙县烟草公司的政策扶持下,家里的土烤房换成了智能可视化烘烤的生物质燃料大烤房,还购置了起垄机、覆膜机等小型农业机械,凭着自己已有的汽修技术,经常也会帮乡亲们修修机械,他说:“别看这些机器不大,用起来可比锄头省工省时多了。”

今年他家种了10亩大麦,烟麦轮作的生产模式让他既能种植经济作物又能种植粮食作物,还可以用大麦养鸡养猪,形成农产业多元发展。他打算在原本养的30只鸡基础上再买上几十只鸡,打造一个小型土鸡规模化养殖场。

一棒接着一棒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可以看到一批批90后、95后的新农人从父辈手中接过接力棒,带着父辈的经验和现代化的技术,在老经验与新技术间摸索到平衡点,不断推动农业往规模化、现代化、集约化的道路上发展,逐渐成长为新型农业的中流砥柱。

The End

发布于:2024-04-30,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华美烟屋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