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中烟青州卷烟厂制丝生产线上的“领航人”-小舞台释放大能量——记青州卷烟厂工匠创新工作室

作者:admin admin 2024-04-13 12 0条评论

山东中烟青州卷烟厂制丝生产线上的“领航人”

他成长在基层、奉献在一线、建功在岗位,让最美的光芒照亮前行之路,近年来先后获评厂“创新先进个人”和“潍坊市青年岗位能手”“潍坊市职工创新创效能手”等称号,并被聘为山东理工大学“创新方法基础、创新方法实践”课程企业导师。今年4月,他又被授予“青州市五一劳动奖章”。

他,就是山东中烟青州卷烟厂制丝车间梗线组长李海涛。

砥志研思筑根基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初入制丝车间时,李海涛面对的是轰鸣的机器,日夜坚守的是产品的质量,日日相伴的是流水作业和丝丝缕缕的烟丝,紧张忙碌是他工作的常态。

工作伊始,他发现书本不同于实践。为此,他利用业余时间研究设备结构、原理及工艺参数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等关键问题。每次他都是提早来到机台,做好交接班工作后,仔细观察同事们的操作手法,不懂的地方虚心请教,很快他就有了自己的“绝技高招”,在操作一次加料机时能够以比同事们更快的速度换牌换批生产。

梦想因现实的努力而赋予价值,现实因梦想的激励而拥有希望。2015年,年轻的李海涛担任梗线组长,随后相继取得了高级操作工、六西格玛黑带、工程师,2022年被评聘为厂“种子工匠”。他脚踏实地锤炼技艺,精益求精传承匠心,在平凡的工作中造就了诸多的“奇迹一跃”。

披荆斩棘勇前行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

2019年,李海涛带头开展项目《降低烘梗丝出口水分标准偏差》,有效提升产品优质品率,荣获中国质量协会发表赛一等奖、全国示范级项目。

李海涛在仔细查验加香工序指标符合性。郑阳 摄

2021年,李海涛与团队开展TRIZ项目《基于TRIZ理论的温控雾化系统研制》,荣获山东省创新方法大赛一等奖。该系统装置由蒸汽引射改用压缩空气引喷和异型双介质喷嘴,提高了物料在加料阶段喷洒的均匀性。

2022年3月,李海涛牵头成立了车间重点课题项目小组,研究创新项目《构建制丝设备内控指标体系》。他通过统计与流程分析,确定关键质量特性,多次进行优化、改进,直到达到预期目标。项目结束后,制丝车间建立了标准化作业指导书,进一步完善了设备工艺标准与设备工艺参数。

近年来,他围绕“泰山”品牌细支烟和望岳等重点规格,积极利用TRIZ、六西格玛等工具方法开展创新攻关,先后主持、参与创新活动35项,7个项目获得国家级奖励,3个项目获得山东省创新方法大赛一、二等奖,4个项目获得山东中烟公司一等奖,并取得2项实用新型,在《中国机械工程》《信息系统工程》等专业期刊发表论文16篇。

李海涛在查看切丝后叶丝质量。曲泽强 摄

匠心筑梦育新人

李海涛常说:“作为青烟大家庭的一份子,我的成长离不开团队的支持,积极工作、回馈企业是我分内的事儿”。

他经常利用休息时间为车间青年职工讲解创新工具方法,把多年积累的经验传授给同事们,帮助车间培养创新能手。通过“传帮带”的方式,让越来越多的青年参与到创新之中,多名青年也在创新项目上取得突破,获得省级以上奖励。

在李海涛的指导下,青年职工司维鹏主持的项目获得全国六西格玛优秀奖,侯建磊主持的TRIZ项目获得山东省创新方法大赛二等奖。“李组长会根据我们自身的短板,有针对性地给我们讲解创新理论和方法,特别是在数据分析和逻辑思维上,引导我们形成自己独特的创新思维。”司维鹏说道。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从细小之事做起,以细密之心处事,以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一步一个脚印地工作,这就是李海涛朴实平凡的创新奋斗之路。

以青春之名,行奋斗之路——记山东中烟优秀内训师、青州卷烟厂青年职工赵建

在山东中烟青州卷烟厂制丝车间,有这样一位青年职工,他迎难而上、奋勇拼搏,在行业首届内训师教学能力竞赛中取得佳绩;他扎根一线、心存执念,用青春谱写奋斗乐章;他身体力行、热心公益,彰显共产党员先进本色。他就是制丝车间乙班叶后组组长赵建,先后被评为青州卷烟厂“首席员工”、青州市“优秀志愿者”,今年6月被授予山东中烟“优秀内训师”称号。

苦练内功创佳绩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正是欣欣向荣的美好季节,赵建也在全力备战烟草行业首届内训师教学能力竞赛,为了实现心中的目标默默奋斗着。

为了打牢理论基础,他不厌其烦地向同事请教专业知识;为了完善课件内容,他挤出时间在教室里反复查阅资料、修改讲稿;为了克服紧张情绪,他对着镜子一遍遍地练习,力求声情并茂。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懈努力,赵建在山东中烟21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代表公司参加行业竞赛的资格。

从3月17日接到通知到4月18日赴郑州参加竞赛,只有短短一个月的备赛时间,包括讲师手册、现场讲课、说课、理论四门比赛科目,赵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备战期间他每天只休息6小时,但学习进度和效果依然不理想,重压之下的他感到有些焦躁、彷徨。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帮助下,他化压力为动力,及时调整心态,重整行装再出发。

理论基础弱就延长学习时间,讲课训练不够就利用碎片时间练,在操场上、回家路上、睡觉床上,在朋友面前、家人面前、师傅面前……赵建一遍遍地观看演讲视频,一遍遍地完善动作、揣摩表情、调整语气,一次次地提升讲课的完美程度。

“希望大家能够将今天所学到的思路和方法运用到更多的生产实践中去,大胆发现,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大赛当天,赵建眼神坚定、身姿挺拔、声音铿锵有力。面对行业顶尖内训师,作为年纪最小的参赛选手,他没有畏惧,充分展现出年轻人的活力与拼劲,也表现出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演讲技巧。经过与40名选手激烈角逐,最终他取得了第15名的好成绩,被山东中烟授予“优秀内训师”荣誉称号,并被聘为公司级兼职内训师。

立足本职树标杆

自2016年参加工作以来,赵建始终扎根生产一线,时刻保持责任心和使命感,在工作中总是一丝不苟,在2020年被聘为青州卷烟厂“首席员工”,并担任制丝乙班叶后组组长。

五年的积淀,五年的成长,他善于发现、勤于思考,积极带领组内成员参与QC、安全创新、技术创新等各项创新活动,推动组内成员提高素质能力。其中,他组织开展的安全创新项目《提升SH9611型燃油气式管道烘丝机安全性能》获公司一等奖,QC项目《降低掺配加香物料流量变异系数》获公司三等奖,为保障安全生产、提高产品质量作出了应有贡献。

“曲师傅,这批烟丝切丝宽度合格率有点偏低。”今年春节后开产第一天,赵建在切丝机出口震槽捧了一把烟丝说道。随后,他马上联系车间检验员测量烟丝宽度,检验结果合格率在85%以上,完全符合规定,但是赵建却皱起眉头:“这批烟生产结束之后,联系维修师傅调整一下切丝机,要保证切丝宽度合格率在95%以上,这样才能保证整丝率。”

担任组长以来,他时刻把“丝丝缕缕总关情”放在心上,在叶后组迅速营造起了“争先创优、树立典范”的工作氛围,带头创建“阳光·灯塔”小组文化,用脚步丈量着叶后的每一寸土地,带领制丝乙班叶后组实现零安全事故、零工艺质量事故,做到现场“一尘不染”、职工凝心聚力、质量绝对过硬。

在赵建和同事们的不懈努力下,叶后小组逐渐成了制丝车间的标杆小组,并被评为厂2020年度“先进班组”。

铭记责任献爱心

“谢谢你们来看望我们这些老同志,这碗汤圆真是暖到了我的心坎儿里啊!”今年3月份,在“学雷锋”纪念日到来之际,赵建带领制丝车间团支部青年职工为厂帮扶村的困难群众和老党员送去热气腾腾的汤圆,这是在一名老党员家中发生的一幕。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车间团支部书记,近年来,赵建时刻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在疫情期间,他组织车间团员青年主动放弃休息时间,自行出资为隔离员工购买生活用品。在“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中,他带领团员青年多次来到扶贫对象家中,帮助辅导作业、维修家电、打扫庭院、端午一块包粽子……从心动到行动、从扶贫到扶志,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奉献和真情,今年初,被评为青州市2020年度“优秀志愿者”,同时,制丝甲班叶前青年团员志愿服务团队获得青州市“青年文明号”称号,制丝车间团支部被评为厂“先进团支部”。

2021年4月份,青州卷烟厂成立“一甲先锋”志愿服务队,他第一时间报名申请加入,并按照“一甲关爱 助学圆梦”活动要求,主动对接帮扶学生,用新的实际行动彰显一名青烟党员的责任担当。

 

“不可以一时之得意,而自夸其能;亦不可以一时之失意,而自坠其志。”这句座右铭一直激励着赵建充满热情、追求极致。今后,他将始终在工作中做到知行合一、实干笃行,不断书写自己新的奋斗篇章,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山东中烟青州卷烟厂张贵庆:雕琢岁月的能工巧匠

“喂,你好,张工,松散回潮子站箱隔离开关闪烁,请过来看一下吧。”早上刚一上班,青州卷烟厂制丝车间电工室的电话就响起。放下电话,电气维修工张贵庆拿起工具急匆匆奔向松散回潮工序处。

多年来,他以“勤”字当头、“实”字为要、“责”字在心,扎根生产一线20余年,在技术创新、设备改造、“传帮带”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被评为厂2020年度“劳动模范”。

扎根一线书写人生

在制丝车间提起张贵庆,大家对他的评价异口同声,“劳模”“技术大拿”“创新达人”……这都是张贵庆的标签。20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车间设备的技术升级,在每次的设备改造和技改中总少不了他的身影。在工作过程中,他以身作则,不怕累,不怕脏,以善于钻研、低调朴实的工作作风书写着自己的履历。

2020年7月,制丝车间梗预处理工序进行改造工作,此次改造外协单位只负责机械部分,电气改造的重任落在了车间电气维修工的肩上。张贵庆主动请缨,带领电工组接下电气改造的工作。此后,他们放弃休班时间,利用停产间隙,加班加点地投入到工作中。

这是电工组第一次独立、完整地进行设备电气改造,难度前所未有。张贵庆顶着压力、怀揣动力,带领组员在困难中摸索,在摸索中前进,在点点滴滴中开展工作。通过查阅大量的设备安装资料,他们制定出详细的工作计划,明确了各个阶段的任务及各个子项目的人员安排。在这期间,同事们每天都看到张贵庆穿梭在工作间和改造现场匆匆忙忙的身影和脸上坚定的神情。

各种图纸的设计,元器件、电机的选型、安装,PLC程序的编写、修补、优化,调试、试车阶段和待料模拟以及最后的正式运行……在张贵庆和同事们的齐心努力下,一个个阶段的难题被逐个攻破,一次次的尝试,一遍遍的修改,终于在正式运行一段时间后,宣告了此次梗预处理电气改造的完美收官,为厂节约改造经费90余万元。

完成了梗预处理的改造后,张贵庆没有停下脚步,他又带领电工组先后完成了除尘自主改造、人工挑选自主改造等项目,这一项项改造项目,正是张贵庆以及电工组扎根一线、履职尽责的真实写照。

细心钻研硕果累累

张贵庆不仅是技术大拿,还是名副其实的创新达人。工作中,他积极投身车间设备各项升级改造,善于发现设备的创新点并能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为车间设备性能的提升注入动力。

在20多年的工作历练中,他练就了一双慧眼,车间里的设备只要有问题,都逃不出他的眼睛。在一次巡检过程中,张贵庆发现混丝加香工序在生产过程中飞尘特别大,除尘风机的除尘效果很差,不仅导致车间操作岗位环境很差,而且影响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经过进一步分析,他发现由于环境除尘区域面积大,除尘管道长、分支多等原因,导致各区域的除尘风量不足,除尘效果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张贵庆带领电工组投入到解决方案的制定中。

在制定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张贵庆发现,制丝车间停用的二氧化碳膨胀线吸生丝除尘设备安装于车间三楼的西南角单独的除尘间内,用于吸生丝除尘,吸生丝的管道安装于制丝车间西区钢格上部,管道的南端距切叶丝机不足10米,并且电机功率75千瓦,能够满足混丝加香区域的环境除尘需要,可以利用旧设备改造,解决除尘问题。

经过对原有除尘管路进行改造和除尘风机的连接,混丝加香工序的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技术创新项目《大功率除尘风机控制系统应用研究》获得厂一等奖。这次创新项目充分利用废旧设备,既节约了资金,又为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提供了保障。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近几年张贵庆在创新领域结下了累累硕果。仅2020年,他主创的创新项目1项获得厂一等奖,2项获得厂二等奖,参与的《一种烟梗预处理工艺的研究与应用》在全国设备管理新趋势“金点子”论文征集活动中被评为技术类特等奖,并且提报《光电管定标测量仪》《烟叶制丝用分配车控制模型》两项专利,可谓名副其实的创新达人。

潜心培养维修梯队

在工作中,张贵庆注重对青年职工的培养,在借助师带徒、单点课等平台传授知识时倾囊相授、毫无保留,手把手教学、点对点实践,慧心如兰润物无声,近年来先后培养了35名青年维修骨干,全部填充到车间的人才梯队中,为车间、厂人才梯队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张师傅的悉心指导,对我的成长帮助很大。”制丝车间青年职工闫志强时常这样说。在2015年和2018年的山东中烟烟机设备电气修理职业技能竞赛中,阎志强在张贵庆的鼓励和指导下,面对众多高手沉着冷静、积极备战,一路过关斩将,连续两届都获得了三等奖的好成绩。

2020年,山东中烟烟机设备类技能鉴定实操考场设在青州,没有现成的技能鉴定台,张贵庆就带领蒋洪泉等人对实操鉴定台进行设计、组装,经过不断地测试、更改,先后根据鉴定要求完成了2台电气三级鉴定台和1台四级鉴定台,顺利通过山东中烟鉴定站的检测。同时,张贵庆做了充分准备,为车间参加鉴定人员制定培训计划、设置任务、自出题库、建立考核,经过这一步步的训练、考核,最终全体人员顺利通过了技能鉴定。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张贵庆经常对同事们这样说。他二十多年如一日立足本职,将汗水全部挥洒在生产设备上,从细微处实现自己的价值,在平凡的岗位上塑造着不平凡的人生。

山东中烟青州卷烟厂刘洋:永不褪色的橄榄绿

清瘦的身躯,急促的步伐,坚毅的眼神,在山东中烟青州卷烟厂制丝车间经常看到这样一个身影,风风火火地穿梭在各个生产线,他就是车间维修工刘洋。2007年入伍,两年的军旅生涯练就了他吃苦耐劳、敢于挑战的工作作风。进入青州卷烟厂10多年来,他始终坚持退伍不褪色的信念,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多次被评为厂“优秀共青团员”“先进生产(工作)者”。

退伍不褪色,永葆军人志

“我认为退伍只是战场的转移,脱下这身军装,我依然会保持军人信念,继续传承部队言必行、行必果的优良传统,保持军人坚毅的革命本色。”这是刘洋对“退伍不褪色”的理解。

2007年,刘洋在海南三亚入伍当兵,开启了他为期两年的军旅生活。从新兵、老兵、班长,到连嘉奖、营嘉奖、优秀士兵,这一路走来有酸甜苦辣、有拼搏成就、有挫折、困难和失败,但正是这些练就了一个更加稳重、自信和成熟的刘洋。

2011年,他成为了青州卷烟厂的一员,脱下戎装,换上工装,变换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对党忠诚,服务人民的初心。作为军人,刘洋深知责任就是使命,作为一名普通的操作工,责任就是保质保量地生产好每一批烟丝,尽心尽力地完成好每一项工作。

2020年春,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全国,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全面打响。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当得知企业决定全面复工生产的消息后,刘洋第一时间报名,要求作为第一批保障人员到车间进行清洁杀毒。从办公区域到一线岗位,从生产工具到操作平台,他一丝不苟,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造成隐患的细节,为车间安全生产做好保障工作。

青州卷烟厂顺利复工复产后,刘洋始终奋斗在疫情防控一线,每天提前半小时到厂,带头巡查车间,巡检安全设施,做好体温监测,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大雪弥漫,始终坚持不懈,没有迟到过一次。

“两年的军旅生涯,不仅培养了我坚强的意志,也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刘洋说,不论在军队还是岗位,都时常提醒自己,要保持部队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牢记军人使命,在工作岗位上发挥光和热,感恩、尽责,永葆“军人”本色。

在岗一分钟,干好60秒

“在岗一分钟,干好60秒”是刘洋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这是在部队时班长教给他的道理,现在虽已离开部队12年,但他依然时刻记得当年班长说过的话,也始终坚持一个原则:不管做什么,要做就必须做好。

十年的时间,从开包机操作工到车间维修工,他一直践行着“在岗一分钟,干好60秒”的信念。每天早上一上班,刘洋做的第一件事儿就是带上手电筒,开始每天例行的巡检工作。大到烟丝柜,小到螺丝钉,每一处都尽心竭力。刘洋说:“包机的设备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每天来巡检一圈,看着他好好的没问题,我才能放下心来。”

现在的刘洋是维修班梗线组长,从去年开始,制丝车间实行预防维修方案,方案实施以来,刘洋的梗线小组就成了维修各组的标杆,每个月的故障停机都是最少的,包机的设备更是几乎没有故障,这些都离不开他平时到位的点检和及时的预防维修。

无论春夏秋冬,不管加班延点,从来到班次到下班回家,在维修班的休息室里几乎看不见刘洋悠闲休息的身影,只要上班,刘洋就会全身心地投入,竭尽所能做好每一项工作任务。

感恩永尽责,履职忠于行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时至今日,嘹亮的军歌依然经常在刘洋口中响起。回忆过去,面对现在,脱下了军装的他,有了更多的感触和体会,简单的说就是:尽责、履职于行。

去年冬天,一场大雪如期而至。凛冽的寒风从门缝吹进车间,使周围温度迅速下降,这样一来车间温湿度达不到平衡,会影响到烟丝的工艺生产质量。夜班巡检的刘洋发现了这个现象,望着漏风的门缝,感受着刺骨的寒风,刘洋没有犹豫,迅速寻找可行的方案解决这一问题。他突然想到,车间设备改造时留下的挡帘带可以用来改造,遮挡缝隙。

面对着零下18℃的气温,刘洋面没有丝毫犹豫,穿上棉服,带上工具就冲进了寒风中,在风刀霜剑的冬夜中进行着改造。为了不影响手部灵活,他只带了一双薄薄的手套,在寒风中格外显眼。时间一点一点过去,手指已经僵硬,脸庞已开始刺痛,手上的活还不能停!早一点改造完成,就早一点保住温度,保住质量!改造完成回到车间的刘洋双手已经通红麻木,但他却扬着冻僵的嘴角,心满意足地说着:“这下风再大咱也不怕了。

对于退伍多年的刘洋来说,不论做什么工作,在哪个岗位,除了个人努力外,就是要勇于担责,而对他而言,责任是一个成熟的人对自己的内心和环境完全承担的能力和行为,更是一种使命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刘洋常怀一颗强烈的责任心,在这个社会上,在自己的生活中,尽到自己的责任,服务于社会,谱写出自己的灿烂篇章。

小舞台释放大能量——记青州卷烟厂工匠创新工作室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打造创新培育平台,对企业高质量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山东中烟青州卷烟厂通过建设工匠创新工作室拓宽实践平台,发挥劳模工匠等高技能人才群体的技术领军作用,打造企业创新培育新引擎。

在厂党委带领下,目前青州卷烟厂已创建6个工匠创新工作室,有效激发劳模工匠的创新创造活力和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在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精心组织布局,夯实创新“主阵地”

作为企业生产一线的创新平台,青州卷烟厂党委高度重视创新工作室在企业管理提升、技术进步和人才培养中的角色作用,确定了党委领导、工会牵头、车间实施、工匠领衔、职工参与的工作机制。在创建推进过程中,通过规范创建流程,制定出台《青州卷烟厂工匠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实施方案》规范性文件,促进工匠创新工作室规范化、科学化建设。

▲制丝车间工匠创新工作室

▲卷包车间工匠创新工作室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充分发挥工匠创新工作室作用,硬件设施不可或缺。为此厂领导多次到创新工作室调研指导工作,协调完善工作室基础配套设施。同时,工作室成员集思广益,在摸索中不断发展,通过工作室成员一起动手改造改良,用零配件剖切组装教学模具、从报废设备上拆旧复新电控模拟板、运用动画和视频制作教学课件……恰恰是这种自己动手的过程,工作室成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工作室“主阵地”逐步完善。

目前,企业已专门规划400平米场地用于6个工作室开展工作,采购了工作室所需的一系列设施设备、专业书籍、实验材料等,为工作室各项工作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坚持问题导向,打造创新“新引擎”

谈到技术创新,每个工作室成员都有说不尽的辛苦与快乐,每一项创新成果研发成功的背后,都有着一个个动人的小故事。

▲张贵庆在创新工作室研究创新项目

在一次车间日常巡检中,制丝车间张贵庆工匠创新工作室带头人张贵庆发现混丝加香工序在生产过程中飞尘特别大,不仅除尘风机除尘效果差,而且操作人员普遍反映粉尘大、影响身体健康。针对这一问题,张贵庆带领工作室团队主动请缨,经过认真分析、测量、试验,他们发现可以通过利用已经停用的二氧化碳膨胀线吸生丝除尘设备来解决这个问题,于是他们对原有除尘管路进行改造和连接,经过数次实验,除尘风机除尘效果明显提升,混丝加香工序的生产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该项目也获得厂技术创新一等奖的优异成绩。

▲郇磊工匠创新工作室成员讨论分析项目

各创新工作室正是秉承“匠人匠心,至精至诚”工作理念,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车间生产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让工作室创新源动力作用不断发挥。自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全厂多个工作室被山东省、山东省轻纺行业、山东中烟、青州市授予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称号,4个工作室入选省轻纺行业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

精心组织布局,夯实创新“主阵地”

工作室成立之初,就把人才战略放在首位,注重通过开展教技术、练绝活、传技能等工作,促进成员之间形成互相学习、共同研究、取长补短、创新创造的良好氛围。

▲曲广庆工匠工作室成员进行技能学习交流

每周一次的“线上 线下”成员例会是动力车间工匠创新工作室的特色做法。在例会上,每位成员畅所欲言,对自己一周内观察到的问题和获得的灵感发表见解,通过头脑风暴法共同探讨,相互交流,最终得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同时,工作室因材施教,让成员充分发挥自身特长,明确分工和主攻方向,通过学习设备结构与运行原理、运用动画与视频制作等专业技能满足创新工作的需要。此外,还经常组织各类知识培训、技能比武、技巧授课等,系统性地提升员工的技术技能水平。

▲郇磊工匠创新工作室积极开展“传帮带”工作

千锤百炼强技术,敢打硬仗重创新。各创新工作室注重积极参与各类技能竞赛、技术比武等活动中,在实战中提升技能。在“泰山杯”第一届山东中烟烟机设备操作职业技能竞赛中,卷包车间郇磊工匠创新工作室选派3名成员参加,工作室几名“久经沙场”的师傅深知,公司烟机设备操作职业技能竞赛竞争相当激烈,为了更好提升参赛成员技能水平,他们制定“两天一小考”模式,熬夜梳理试题和审阅试卷,主动放弃休班时间,紧靠机台陪同选手训练,全面分析选手优势与短板,针对性设计训练方案……功不唐捐,3名参赛选手分获“泰山杯”第一届山东中烟烟机设备操作职业技能竞赛ZB25机型二等奖、ZB45机型三等奖、ZJ112机型三等奖。

如今,青州卷烟厂工匠创新工作室“比学赶帮超”的氛围日益浓厚,“求实、突破、发展”的创新理念更加坚实,高技能创新人才队伍逐渐壮大,为职工提供了提升技能素质、争做“一甲先锋”的广阔舞台,也为企业实现“专精特”中高档卷烟制造强厂目标注入了强劲正能量。

(摄影:刁立鹏 刘泉锐 杨彬 李帅)

The End

发布于:2024-04-13,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华美烟屋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