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石林烟区:拓宽“一条路” 闯出“新天地”-金秋飘果香 就业稳增收

作者:admin admin 2024-03-08 23 0条评论

云南石林烟区:拓宽“一条路” 闯出“新天地”

田间地头机声隆隆,机耕手驾驶机械翻耕烟田,烟农挥舞着锄头翻挖田埂……冬日的云南石林烟区,生机勃勃。

石林烟区,种烟历史悠久,烟叶产业是当地群众增收、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

近年来,立足当地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石林彝族自治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认真落实上级相关工作要求,聚焦产业发展、烟农增收主线,走稳走好烟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持续拓宽烟叶产业发展之路,闯出产业兴、村民富的发展“新天地”,石林烟区的探索实践,正是云南烟区烟叶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

优化基本烟田布局

石林县,位于云南省优质烟叶“黄金走廊”最东端,在确保烟叶质量有提高、生态有改善的前提下,该县多次对烟田布局进行合理优化。

早在2018年,石林县就建立制度,明确要保护基本烟田。做好新一轮基本烟田规划,从2021年开始,石林烟区对已规划的烟区进行优化布局,建立县、乡、村三级基本烟田保护制度。在此基础上,他们立足产业,主动融入乡村振兴大局,探索构建“烟粮协作、设施共享、主体共育”的联农带农模式,推动基本烟田保护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2023年,石林烟区共规划连片烟田283块,其中千亩以上连片烟田23块,轮作比例达95%以上。

有良田,增收更有底气。

自2020年以来,石林烟区始终把高标准基本烟田建设作为推动烟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在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上积极进行探索和实践。截至2023年,石林烟区建成烟水工程9000件,受益烟田面积20余万亩,已建成高标准基本烟田项目6个、面积1.6万亩。

在石林烟区,“地连片、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基本烟田格局已经形成,科学回答了“在哪种烟”这道必答题。

“轻松种烟”成为现实

石林烟区近年来着力优化烟叶生产组织方式,并将其作为服务农业强国建设、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

作为国家级烟叶标准化生产优秀示范区,石林烟区构建了完备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积极培育种植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规模种植主体,完善引入退出机制、实行差异化管理。

截至2023年年底,石林烟区共培育职业烟农7364名,在烟农群体中占比约为85.34%;按照“建设一个基地、培训一项技能、推动三个就业”的思路,积极建设产业工人培育基地,推动产业工人在农业生产、烟叶收购、烟叶复烤之间转移就业。

聚焦“怎么种烟”,石林烟区依托高效生产组织,开展专业化生产服务,把烟农引入现代烟草农业发展轨道。

从2010年开始,石林烟区探索推进合作社建设,已制定合作社团体标准83个。他们积极推行“烟草 合作社 烟农”的种植模式,引导烟农合作社组建专业化服务队。目前,专业化育苗、专业化分级、专业化绿色植保服务覆盖率100%,专业化机耕理墒服务覆盖率90%,专业化烘烤服务覆盖率接近72%。同时,他们开展烟苗统一配送、专业化中耕、专业化运输等专业化服务,形成了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的烟叶生产经营态势。随着一系列社会化托管服务的推行,烟农“轻松种烟”逐渐变成现实。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强化农机农艺融合,石林烟区积极引入社会化服务组织,推动烟叶生产向全程全面机械化转型。2023年,石林烟区在耕地、整地、起垄、覆膜、移栽、中耕培土、植保等重点环节实现机械化作业率100%,亩均用工减少8个,亩均种植成本较传统种植方式降低600元左右。同时,大型拖拉机等设备可以投入大农业生产,促进了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

擦亮绿色发展底色

“去年,我家烟田里安装了诱捕器,听烟草公司工作人员说里面的诱芯可以诱捕蛾类害虫,蓝板可以粘住害虫。有了这些装备,烟叶质量越来越好了。”谈到烟叶种植,格渣村烟农王俊对自家烟田里像白色小房子一样的诱捕器印象深刻。

绿色,是烟叶生产的底色。

去年以来,石林烟区主动融入国家“双碳”战略和绿色发展大局,制定昆明烟区烟草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实施方案,配套制定责任清单、项目清单,分解四大目标任务和九项工作措施,形成了先行区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

蓝图绘就,重在落实。突出绿色低碳导向,石林烟区100%开展废弃地膜和包装废弃物回收,实行“一片一案”测土配方施肥、充分腐熟的优质农家肥施用;率先建成县级烟叶安全质量控制中心;开展太阳能空气热源热泵烟叶烤房示范,截至目前已建成新能源烤房10266座,在全省烟区率先实现最大规模清洁能源烘烤。

具体实践中,石林烟区以科技创新赋能绿色转型发展,扎实推进“四虫一剂”生物防治技术成果落地。2023年,在烟田100%推广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的基础上,石林烟区开展了捕食螨7.5万亩、夜蛾黑卵蜂1万亩、叉角厉蝽0.2万亩、烟草内源抗病毒制剂0.3万亩的推广工作,综合运用光诱、杀虫灯、蓝板、性诱捕器等物理防控手段,已建成80个物理防控示范区。

他们还在核心烟区试点建设2个智慧烟草农业远程信息化综合检测系统,集气象、病情、虫情、土壤墒情监测分析于一体,为病虫害分析预测提供更加科学、准确的决策依据。

从叠水之瀑到巴江岸边,石林烟区正汇聚起更大合力,为烟叶产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2023年5月10日,移栽覆膜后的格渣高标准烟田。商暾摄

2023年2月10日,石林县格渣高标准烟田机耙作业。包锐倩摄

云南石林烟区:从“树标杆”到“立新高”

有着“云烟之乡”美誉的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是“云烟品牌核心优质原料基地”。有着传奇色彩的“红花大金元”烟叶,是云南烟叶中“清甜香”型的典型代表。

“天下烟叶看云南,清香芬芳满云岭”。石林县是全国种植“红花大金元”品种最多的县级市。2023年,石林种植烤烟12.17万亩、收购烤烟31.251万担,烟农户均收入实现7.27万元,实现连续五年稳定增长。

上述这份答卷,写在全国烟叶计划“由稳转增”的政策窗口期,写在云南省烟区烟叶生产方式转型升级的关键期。

石林县作为“老牌”烟区,得益于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气候优势。石林烟区积极试验“一亩地”,拓宽“一条路”,再走出“新天地”。石林烟区敢于先行尝试和摸索,正是云岭烟区实践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

向下扎根谋发展

“稳固烟叶基础,守好烟叶基本盘”已成为烟草农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持续深化研究的命题。位于云南省优质烟叶“黄金走廊”最东端的石林县,在确保烟地质量有提高、生态有改善的前提下,开展了多轮优化烟田布局的行动。

早在2018年,石林县已建立制度保护28万亩基本烟田。从2021年开始,石林县对已规划烟区进行了优化布局,制定《石林彝族自治县基本烟田保护制度》,并纳入村规民约,建立县、乡、村三级基本烟田保护制度;立足烟草产业特点,主动融入乡村振兴,探索构建“烟粮协作、设施共享、主体共育”的联农带农模式,推动基本烟田保护融入地方农业产业发展;实现新增基本烟田7万亩。石林县共规划35万亩基本烟田(这里缺乏宾语,据前文推断可能是“基本烟田”),规划实现后,核心区占比91%约32万亩。截至2023年,石林县共规划连片283片,片均面积430亩,其中千亩以上连片23片,轮作比例达95%以上。

有了田,更要有“良田”,看得见沃土,才望得见增收。

图为2023年5月10日,移栽覆膜后的格渣高标准烟田。 商暾 摄

2020年以来,石林烟区始终把高标准基本烟田建设作为推进烟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在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上积极探索并实践。截至2023年,建成烟水工程9000件,烟草投入资金1.5亿元,受益烟田面积20余万亩,已建成高标准基本烟田建设项目6个,面积1.6万亩。

“地连片、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基本烟田格局形成,石林烟区以8个字——“腾笼换鸟”“滚石上山”,回答了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在哪儿种烟”这道必答题、关键题。

向“农”而生开新局

立足“大国小农”国情,优化烟叶生产组织方式,既是行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石林烟区步入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需求。

作为“全国农业标准化生产优秀示范区”“国家级烟叶标准化生产优秀示范区”,石林县构建完备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积极培训种植分社、家庭农场等规模种植主体;完善对职业烟农的考核评价,引入退出机制、实行差异化管理。截至2023年,石林烟区已培育职业烟农7364名,在烟农群体中占比约为85.34%;按照“建设一个基地、培训一项技能、推动三个就业”的思路,积极建设产业工人培育基地,推动产业工人在农业生产、烟叶收购、烟叶复烤之间轮换就业。

图为2023年2月10日,石林县格渣高标准烟田机耙作业。 包锐倩 摄

聚焦“怎么种烟”的问题,石林县依托高效生产组织和专业生产服务,把烟农引入现代烟草农业发展体系。推行社会化托管服务,加快实现“轻松种烟”。

石林县从2010年开始探索合作社建设,制定合作社团体标准83个,成为全国农民合作社首个团体标准;石林烟区通过推行“烟草部门 合作社 烟农”的种植模式,引导烟农合作社组建专业化服务队,专业化育苗、专业化分级和专业化绿色植保服务覆盖率为100%,专业化机耕理墒服务覆盖率90%,专业化烘烤服务覆盖率接近72%。同时,石林烟区提升烟苗统一配送、专业化中耕、专业化运输等新型专业化服务,形成了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的烟叶生产经营态势。

石林烟区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向全程全面机械化转型。聚焦用工多、机械化作业率低的环节,通过引入社会化服务组织,在烤烟生产核心示范区探索实施机械化作业“套餐式补贴”模式。在耕地、整地、起垄、覆膜、移栽、中耕培土、植保等重点环节实现机械化作业率100%,亩均用工从28人/亩降到了20人/亩,成本较传统种植方式降低约600元。在烟叶生产淡季,大型拖拉机等设备可投入大农业生产,提升了石林县当地的农业机械化水平。

红土地上尘土翻飞,不见烟农辛苦劳作,只闻机械轰鸣声阵阵,只见潺潺流水润烟株……

向“绿”而行谱新篇

全国烟叶工作会议指出,烟草行业服务于美丽乡村建设,加快烟叶发展绿色转型是烟草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导向。

面对这样的指引,石林烟区以“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作为开展各项工作的总抓手。

立足国际视野,扎根本土建构。昆明市内,石林县首个整县推进STP(烟草可持续发展)项目,深入推进禁用、高危农药“零检出”(HHPs free),2020年通过MVR项目(可持续燃料烘烤监测与验证项目)国际认证,2023年STP项目考核位列云南省第一。

图为2023年7月5日,环球公司总经理参观烟叶安全质量控制中心。郭存 摄

2023年,石林县以建设7.58万亩绿色烟叶生产示范区为引领,制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实施方案,配套制定责任清单、项目清单,分解四大目标任务和九项工作措施,形成了先行区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

蓝图绘就,重在落实。石林烟区突出绿色低碳导向,100%开展废弃地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实行“一片一案”测土配方施肥、充分腐熟的优质农家肥施用;率先建设全国县级烟叶安全质量控制中心,100%开展农残检测,农残检测合格率为99%以上,首创扫描二维码出具农残检测报告、凭报告售烟模式;积极践行“双碳”战略目标,全国首家开展5座太阳能空气热源热泵烟叶烤房示范,8年时间建成新能源烤房10266座,在全省率先实现最大规模清洁能源烘烤。

在向“新”升级过程中,带动向“绿”转型。以科技创新赋能绿色转型发展,石林烟区扎实推进“四虫一剂”生物防治技术成果落地,在蚜茧蜂100%全覆盖的基础上,开展了7.5万亩捕食螨、1万亩夜蛾黑卵蜂、0.2万亩叉角厉蝽和0.3万亩烟草内源抗病毒制剂的推广工作,综合运用光诱、杀虫灯、蓝板、性诱捕器等物理防控手段,建立了80个物理防控示范区;同时,在核心烟区试点建设2个烟草智慧农业远程信息化综合检测系统,集成气象、病情、虫情、土壤墒情监测分析为一体,为病虫害分析预测提供更加科学、准确的决策依据。

从石林烟区的实践看,向“绿”前行之际,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成效与潜力正凸显。石林烟区牵头研究烟叶病害和农残管控标准科技项目,目前已申请专利4项,发表软著2件,发表论文1篇,撰写标准9项;近两年共获知识产权22件,发表7篇SCI论文(被《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论文),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篇,获各级科技奖励2项,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证5项;昆明市局(公司)生物防治天敌繁育中心、绿色发展策源站相继落地石林县,推动石林县成为全市烟草先进适用技术孵化基地。

当12万余亩绿色烟草迎风摇曳,层层绿浪与独特的喀斯特地貌融为一体。从叠水之瀑到巴江岸边,从石林峰丛到圭山之巅,从“试验区”到“先行区”,石林烟区聚合磅礴力量并凝聚各方智慧,蓄积发展新动力,烟叶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将步入新阶段,开启新征程。

金秋飘果香 就业稳增收

图为云南昆明石林格渣烟区产业综合体。

金秋十月,蜿蜒美丽的巴江河畔,绿茵掩映的圭山山下,一片片整齐的田垄映入眼帘,顺着田埂望去,几栋错落有致、洁白崭新的厂房嵌在丰收过后的田间脉络中。

走进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县格渣村,一栋栋宽敞明亮的厂房出现在眼前,柏油马路连通乡外、花果园花鲜果累,一辆辆拉满人参果、黑木耳等产品的小货车不时经过,一派繁忙的秋收景象。

这是石林县推进烤烟产业综合体建设的一个缩影。

跟随一位热情的撒尼姑娘,我们进入厂房侧旁的果园里,这里栽满了人参果。它可是格渣村群众的“新宝贝”。

谈起当初云叶烤烟技术服务专业合作社社长李定发挨家挨户宣传,号召大伙儿跟着他种人参果的事,格渣村村民毕光荣记忆犹新。

“那是两年前,我第一次接触这种水果。李社长和村干部上门给我介绍,说它营养价值高、销路好,能卖个好价钱。我当时心里犹豫,就拒绝了。”毕光荣说道,“可后来,他们又和县烟草公司的人一起来了,说他们合作社会和我们签种植合同,我们包种他们包卖,让我们安心。我看政府和烟草公司都出面了,心头的‘包袱’就放下了。”他种植的人参果从一开始的2000余株增长到了今年的6000余株。

石林烟区烤烟产业综合体以云叶合作社为平台, 主动融入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规划,积极探索“企业 合作社 农户”的组织模式,开展土地流转、入股和托管工作,实现综合体内2060亩规划土地全部集中在一个大田连片内,将整个连片大田用于烟叶种植、轮作、烟后作物种植。

烟农谭红林以前只种植烟叶,在推动产业综合体建设后,他也跟着大伙开始种起了人参果。“我们今年还举办了人参果节,直播带货销售人参果,可稀奇了!”谭红林提到的“人参果节”,是今年9月27日在石林县西街口镇举办的第六届中国石林人参果文化旅游节暨高原农特产品云直播助力乡村振兴活动。活动丰富多彩,涵盖人参果农特产品介绍、人参果宴制作、吃人参果比赛、敬酒歌、篝火晚会等,靓丽的服装、优美的舞蹈,展现了彝村群众丰收快乐的心境。

人参果为格渣村村民带来的不仅是种植收入,还有就业机会。

“我本来今年年初想去深圳打工,因为疫情没出去,只能和我爸在村里干农活,后来看到厂房那边在招分拣工人,我就去应聘了,没想到收入也不错。”分拣员张敏笑着说道。

像张敏一样的村里年轻人还有不少,大家都成为人参果分拣包装线上的一员。格渣产业综合体工业园区里配套建成了2条人参果挑拣、分级、包装线,占地1万平方米,不少村民都在这里找到了工作。作为石林烟农增收产业的后起之秀,格渣村的人参果产业还辐射到了周边乡镇,今年以来已带动石林当地劳务用工13270人次,实现劳务用工收入132.7万元。

“产业综合体,顾名思义,就是把烤烟种植和非烟相关产业整合起来,第一产业种植烟叶、人参果、青花及黑木耳,第二产业开展生物质颗粒加工、人参果分拣及初加工,第三产业拓展专业化服务、农残检测服务、劳动服务、金融服务。”云叶合作社李社长信心满满地介绍道。

从筹划建设到落地运行,石林烟区产业综合体的建成离不开石林县政府、石林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和云叶合作社的共同努力。

石林县政府和石林县局(分公司)拉来了“赞助”——云南省农业农村厅补贴14.07万元,用于人参果地块机耕、机耙、理墒及烤烟覆膜、培土等产业综合体内相关生产工作。

石林县局(分公司)和云叶合作社负责提供“质保”——烟草公司负责向群众分发诱虫板,并由生产股技术人员定期指导相关病虫害防治技术;合作社负责对人参果分拣线重点监督,严格按品质分类,确保劣等品不外销,最大限度保障品牌形象。

石林县局(分公司)和云叶合作社还负责打开“销路”——积极开展订单生产,采用“线上 线下”同步销售的模式。线下与龙头企业合作,产品运往各地售卖,在县内采取“卷烟 多元产品”“双零售”模式,在50多家卷烟零售终端宣传售卖人参果;线上在阿里巴巴、惠农网及云香印象App上建立销售平台,利用第三方平台拓展销售渠道。

截至今年10月中旬,石林烟区产业综合体共实现线下销售人参果711吨,销售额366.25万元;线上销售735吨,销售额374.1万元。

下一步,石林烟区产业综合体将在以烟叶产业为主的前提下,继续发展特色农业,稳定一产、推进二产、探索三产,因地制宜做好产业组合文章。

河南卢氏县东明镇祁村湾村:“福幸福”通致富路宽

“村里这2条水泥路修通,我成了最大受益者,往村后阳坡上送饲料,往坡下送商品肉牛,邀请兽医上山给牛看病,我和工人们往返出行方便多了,路好走了,也近了不少路程,真是2条幸福路呀!”冬日,在河南省卢氏县东明镇祁村湾村后“疙瘩坡”开办家庭农场的“新农人”耿军治激动地说。

为了拓宽乡村“幸福路”,祁村湾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杜书民,带领村民于2023年10月底,利用乡村振兴项目资金,铺设了村室背后至谢家路3个组5.4公里水泥路,这条宽5米水泥路铺设完成,使原3公里不足3米土路得以拓宽,2.4公里断头路新修出来,为谢家路3个组1000余亩烟叶种植“插上了腾飞的翅膀”。2023年11月底,杜书民带领村民又铺成了沿火炎电站防洪渠侧近千米水泥路。2条水泥路的拓宽和铺设,全面解决了村民出行难,并为耿军治等“新农人”拓宽了致富路。

“作为祁村湾人,我也特别感谢村里铺设的这2条水泥路。它的开通,使我种植的桃、苹果、梨、樱桃以及林下养殖的鸡、产出的蛋,运输起来更加方便快捷,而且也极大方便了客户参观游玩,使我原本设想的‘种植 养殖 旅游’一条龙产业规划成为可能。”在祁村湾村北后坡经营“十里桃源”家庭农场、曾获得过“河南乡村振兴青年先锋”荣誉称号的“90后”青年杜洋说。

“我在村里住了几十年了。我们这里的村民分散而居,再加上道路‘九曲十八弯’,泥土路居多,天晴一身土,下雨一身泥。尽管前些年也修了通村水泥路,但出行起来要绕不少弯路,这下再铺通2条水泥路,现在不仅人好走了,车也好走了,时间还缩减了一大半,而且连农产品也能卖上好价钱,乘着这条致富快车道,会使我们在奔小康路上跑得更快些。马上就要过春节了,我们村今年这个年,注定是喜气洋洋!”提到通村水泥路带来的改变,家住谢家路组的村民李国铡高兴地说。

修一条路,富裕一方百姓。家住谢家路组的村民白安平说:“谢家路3个组,多年来每年都会种植千把亩烟叶,现在不少村民又搞起了水果、中药材种植,还有的搞起了鸡、牛养殖,有的搞起了农家乐,昔日的荒山秃岭,正在一步步变成‘花果山’。这都是托国家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福呀!”

行走在谢家路新铺设的水泥路上南望,自西向东流淌的洛河如一条“玉带”尽收眼底,而四通八达的山村道路上行驶着各种车辆,熙来攘往村民正在采购年货准备过年。

技改要善用逆向思维

今年1月,9号机水松纸发生歪斜故障。重庆中烟黔江卷烟厂卷烟机械维修工谢成坤用常规思维着手解决,却没想到碰了钉子。他改用逆向思维,把开出的残次烟支剥开,与正常烟支反复进行对照,发现是歪斜的三个角上的胶水粘得不够牢固。他整整用了两天时间,对两根轴上的3颗螺钉进行调整试验,最终完成了手动人工找平,使故障得以排除。

通常情况下,人们习惯于按照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行思考。这种以常规思维解决问题的方法看似稳妥,却容易陷于传统思维观念束缚,忽略事物发展的多面性。在技改中,由于没有注意到可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加以解决,结果造成失败的困局。由此可见,技改要善用“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表面看上去往往有些离经叛道,所以培养逆向思维,离不开鼓励创新、支持创新的良好环境。重庆中烟将创新基因融入广大员工的血液之中,搭起创新发展大舞台,通过逆向思维成功解决技改问题的案例,还有很多。谢成坤成功排除9号机水松纸歪斜故障,便是其中一例。

逆向思维与常规思维不同,它是反过来思考问题,是用绝大多数人没有想到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当大家都朝着一个固定的思维方向思考问题时,而逆向思维却独自朝相反的方向思索,跳出常规思维窠臼,主动应变、大胆求变,以超常之举闯出一片新天地。

烟草企业在技改过程中,善用逆向思维也显得尤为重要。学会逆向思维,能快速找到问题的关键,高效解决各种难题。以谢成坤的成功经验为证:他还用这种逆向思维方法,与同事成功完成圆周标偏项目,使2020年数据、圆周CPK提升较快。谢成坤善用逆向思维方法与烟机打交道,悟出了不少给设备“治病”的“道道”,员工们赞誉他是“谢神医”!

在日常生产环节及技改过程中,烟草企业应把激发人的创新能力、优化环境生态作为重点,鼓励员工敢于尝试,从事物不同方面看待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大胆从习以为常中找到不寻常,勇于突破常规开展工作。如此,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推动烟草行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The End

发布于:2024-03-08,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华美烟屋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